孩子睡着了,大人在旁边玩手机,会让娃散光吗?真相……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来说说散光的成因。
散光,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如角膜、晶状体)的形状不规则导致的。
正常情况下,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形状是规则的球面或近似球面,光线经过这些结构后可以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如果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形状不规则或者晶状体的密度不均匀,光线无法聚焦在一点,就会形成散光。
图片来源:www.allaboutvision.com
再来看大家的疑问,孩子睡着了大人在旁边看手机发出的光,会不会让孩子散光?
可以放心的是,夜晚手机的光,不会直接导致孩子散光。
结合前面说的散光成因来分析,手机屏幕等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眼睛后,主要通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些光源的强度和波长,可能对眼睛的疲劳程度或视网膜感光细胞产生一定影响, 不会直接改变角膜和晶状体的物理结构,因此不会直接导致散光。
更何况,孩子晚上睡觉闭着眼睛,手机的光照不到孩子眼睛里,而且手机屏幕尺寸、照射范围有限,大人转过身看就更不用纠结了。
哪些行为会引起 / 加剧散光?
这 2 种行为要警惕
我们前面刚说过散光的成因: 只有当角膜或者晶状体的屈光力发生不规则改变,才可能发生散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会引起 / 加剧眼睛散光的,有下面这两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揉眼睛
频繁地用力揉眼睛,可能因为压迫角膜引起角膜形态改变,从而引起或者加剧散光。
尤其是已经出现散光的孩子,看近、看远都不清晰。为了视物清晰,还会习惯性地出现揉眼睛、眯眼睛、歪头斜眼看东西等行为,这样会引起眼睑对角膜的压力不均匀。
日常家长可以多观察孩子是否有这些问题,及时发现,必要时就医检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在黑暗中看电子屏幕
这些行为可能会加重眼睛疲劳,间接影响角膜的形状或加重已有的散光症状。
尤其是关灯玩手机,可能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加重已有的散光症状,导致近视或近视度数加深,还可能诱发青光眼。
这些情况在学龄前儿童中并不常见,毕竟此时家长对电子产品把控还比较严格。
需要留意的是学龄后的大孩子,可能一时贪玩偷偷在被窝看电子手表、平板电脑等(我们大人也不要再关灯看手机啦!
孩子查出散光需要担心吗?
什么情况需要矫正?
散光在某种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新生儿和婴儿的散光度数较高,早产儿更高。3 个月的婴儿中,41.6% 有 100 度以上的散光。到了 3 岁时,只有 4% 儿童有 100 度以上的散光。
随着眼球不断发育,大部分孩子在 3 岁左右时,散光度数就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
宝宝视觉发育过程,来源:https://lozierinstitute.org/dive-deeper/the-newborn-senses-sight-and-eye-color/
当然,有些孩子的散光度数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或者消失。甚至可能在 3 岁内就已经超过了生理性散光的度数范围,必要时就需要遵医嘱进行配镜矫正。
一般需要矫正的散光度数范围:
● 1 岁内婴儿 ≥ 300 度散光
● 1~2 岁 ≥ 250 度的散光
● 2~3 岁 ≥ 200 度的散光
● 3 岁以上 >150 度的散光
● 双眼散光度数差异 ≥ 200 度
散光的矫正方式一般是配镜,虽不能消除散光,但是可以消除散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随着散光得到控制,一部分孩子也可以实现摘镜。
孩子查出散光异常,家长也不要太自责没有做好防控。需要戴镜矫正的,咱们就积极配合医生引导孩子正确戴镜,定期检查镜框变形及镜片磨损情况。
此外,可以通过帮孩子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保证户外时间、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方式来进行管理,来降低散光引发其他视力问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