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绵阳一名女子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反而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照片走红,被网友称为“最美酒托”。近日,服刑完毕的该女子已成为网络主播,不过4月27日已被封号。(据4月27日极目新闻报道)
该女子在社交账号的个人简介是“2018年头条人物,现已改邪归正”,至4月27日12时许,共有8000多名粉丝。自今年3月19日以来,该账号共发布了12条视频,博主全部露脸出镜。3月31日,她在视频中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就是2018年被通缉上热搜的那个最美通缉犯。以后就在这个号上直播了。”
当事博主的账号(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该女子曾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那么,她可不可以“改邪归正”?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社会欢迎犯过错误的人改过自新,帮助服刑人员出狱以后回归社会也是应有之义。
该主播被封号处理与她“改邪归正”无关,而是她在直播中触犯了平台的规定。据报道,直播动态显示,近一个月她进行了多场直播,主题是“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等。该博主发布多条视频和网友互动:“不要问我是不是和××(服刑的某娱乐明星)关在一起,里面男女是分开的。”“如果你们还想听我讲里面的故事,以及我做托以前那些事,你们就给我卡个灯牌,进我的粉丝群。”
从这可以看到,她以坐牢经历为噱头进行引流,这就违背了主流价值观,因为犯罪经历不能成为流量密码。直面过去的错误,是一种勇敢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以此为噱头来迎合他人的猎奇心理,甚至是以坐过牢为荣,这就不好了,这不免令人要问:这是要炫耀什么?又是要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4月27日,“抖音黑板报”账号发文称,平台禁止以监狱服刑、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不当获利。经核查,该用户过往账号曾因严重违反相关规定于2024年被无限期封禁,2025年3月新注册的账号继续发布相关内容。综合其违规行为,对账号处置无限期禁言、取消营利权限、抹除粉丝。
平台发布相关处理规定(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该博主曾因违规被封禁,在注册新号以后,又继续发布相关内容,这就是没有吸取教训,继续以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被无限期封禁就不冤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对违法失德人员,社会欢迎他们“改过自新”。如果表示忏悔,表示痛改前非,帮助他人认识到违法的错误与后果,以个人经历现身说法,鞭笞丑恶,弘扬正气,没人说不可以。比如,4月25日,她发布了一条视频向网友揭秘酒托骗局,并提醒网友“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实际上,当事博主也有过“改过自新”的正面例子。2021年,她曾在警方拍摄的反诈宣传片中出镜,并解释此次作为“反诈宣传人员”一事,她称自己出狱后又有人找她做“酒托”。她认为,虽然自己拒绝了,违法人员可能还会去找其他小朋友和年轻人,所以她选择报警,并且联系到公安部门成为“反诈宣传人员”,普及诈骗危害性。她说,自己做反诈宣传不光是不让人被骗,而是让更多人不要参与到诈骗活动中来。这样的反诈宣传对社会有益,这可以称得上是“改过自新”的行为,大家会乐观其成。
但在成为网络主播后,以违法经历来博眼球,这就不好了。以“大牢出来的女人”为噱头,这给人感觉是在炫耀违法经历,传递不良的价值观。有网友表示无法接受,对她说:“以后少叫我‘家人们’。”这表明网友的是非观是明确的,并不愿意与不好的事情“同流合污”。
刑满释放人员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以实现人生价值,这都是值得鼓励的,但不能以违法经历作为流量密码,更不能以此成为“励志”的标榜。改过自新重在真心悔过,重新做人,而不是继续是非不分。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