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视频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法治
  • 文旅
  • 体育
  • 教育
  • 健康
  • 国际
  • 军事
  • 报刊
  • 娱乐圈
  • 大湾区
  • 组织架构
  • 记者查询
끠
  • 时政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法治

  • 文旅

  • 体育

  • 教育

  • 健康

  • 国际

  • 军事

  • 报刊

  • 娱乐圈

  • 大湾区

首页  ꄲ  教育  ꄲ  28名研究生“集体消失”,名校的退学公告背后藏着什么?

28名研究生“集体消失”,名校的退学公告背后藏着什么?

 

7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纸公告引发震动——28名研究生被集中清退,原因竟是“长期难于联系到学生本人”。这些曾经过五关斩六将考入名校的学子,如今却成了公告里冰冷的数字。

公告显示,这些学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被退学。更令人费解的是,学校甚至无法联系到他们本人,只能通过公告形式送达处理决定。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集体“消失”?

  • 高压下的逃避? 研究生阶段学术压力巨大,论文压力、导师关系、就业焦虑多重夹击下,一些学生可能选择“断联”逃避现实
  • 现实的妥协? 部分学生可能因经济压力、家庭变故或对学术道路的失望,主动放弃学位,悄然离开校园
  • 制度的牺牲品? 严格的学制规定下,超期未毕业的学生面临清退风险,但学校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学业支持与心理疏导?

教育不该是沉默的消失

这28名学生的“集体消失”,折射出高等教育中那些被忽视的暗角:

  • 名校光环下的个体困境
  • 严进宽出制度中的心理危机
  • 象牙塔与社会现实间的巨大落差

当我们为名校录取欢呼时,是否也该关注那些在学术道路上迷失的身影?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完美毕业生,而是培养能在现实中找到方向的人。

你的实验室座位还空着,但教育的光不应熄灭。

 

2025-07-16 15:45
ꄴ前一个: 无
ꄲ后一个: 无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中青年网  中国军网  中国经济网  环球网  中青在新  党建网  人民论坛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法院网  法制网  正义网  人民旗帜网  中国日报网  海外网  央广网  理论网  光明网  半月谈网  中工网  求是网  新浪  搜狐  凤凰  腾讯

 

版权所有 © 新闻一线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