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战场的厮杀,硝烟四起。
最近,据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被誉为“谷歌杀手”的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新一轮融资已进入最后阶段。本轮融资计划筹集5亿美元,并将使得公司的估值飙升至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4亿元)。据悉,此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公司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IVP)领投,IVP也将凭借投资获得在Perplexity董事会中的席位。
作为较早进入AI搜索赛道的创业公司,Perplexity自成立时起就立志要颠覆传统的搜索模式,为用户提供没有广告的查询结果,最初凭借使用体验良好的产品颇受用户喜爱,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曾对外表示,“几乎每天都用Perplexity”。今年年初,公司的估值还仅仅为5.2亿美元,如今“身价”达到90亿美元,增长16倍,足见资本对Perplexity的青睐。
估值暴涨:年内已融资4轮
公开资料显示,Perplexity成立于2022年8月,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曾在OpenAI担任研究科学家,创始团队成员来自Meta、Quora和Databricks等知名科技公司。
公司立志于做生成式AI时代的新搜索工具,构建一种对话式的搜索引擎。通过将检索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结合,用户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并得到简洁、准确的答案,以及生成这个答案的精选来源。有趣的是,Aravind Srinivas曾称自己是“谷歌的粉丝”,但是谷歌为了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往往会降低搜索效率,致力于获得用户更长的浏览时间和更多的点击数量,而Perplexity的目标则是提供更简洁和精准的答案,减少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
自成立以来,Perplexity就一直受到资本的关注与青睐。2022年9月,Perplexity获得了31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2023年3月,Perplexity再获256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进入2024年以后,公司融资变得更加频繁,估值也水涨船高。证券时报记者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今年以来,Perplexity已进行4轮融资:
1月,公司完成由IPV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7360万美元,估值达到5.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公布的投资人名单中,除了IPV以外,还有芯片巨头英伟达、大数据公司Databricks等知名公司,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前推特副总裁Elad Gil、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等多位科技圈大佬。
4月,公司宣布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约6300万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此轮融资由投资者Daniel Gross领投,亿万富翁Stanley Druckenmiller、Y Combinator首席执行官Garry Tan和Figma Inc.首席执行官Dylan Field参与了这轮融资。另外,杰夫·贝佐斯和英伟达等几位早期投资者也参与了这轮融资。
此后的几个月内,据多家外媒报道,Perplexity完成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其中包括软银远景基金第二期1000万—2000万美元不等的投资。经过此轮融资,Perplexity的估值达30亿美元。
11月,公司进行了由IVP领投的新一轮融资,筹集资金5亿美元,估值达到90亿美元,跻身当下最有价值的AI初创公司之一。
麻烦不断:商业路线摇摆,深陷剽窃风波
不过,虽然Perplexity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但这家初创公司遇到的麻烦也是一个接一个。
首先是商业路线摇摆,曾经的“屠龙少年”也变成了“恶龙”。与谷歌相比,Perplexity创业之初一直标榜自己不卖广告,“与谷歌的财务和商业目标非常不同”,甚至还在其官网上写道,“搜索信息应该是一种直接、高效的体验,不受广告驱动模式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优质的产品体验让Perplexity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口碑,甚至有不少网友表示Perplexity让自己减少了对谷歌的依赖和使用。
“最初的时候,大家对Perplexity这个‘ 挑战者’充满期待。因为谷歌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全球搜索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依靠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也带来了搜索效率降低、技术革新缓慢等问题,Perplexity这样的新入局者可以激发市场的良性竞争,让广大用户从中受益。”一名人工智能领域资深研究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
然而,这一愿望最终还是被现实“打了脸”。今年4月,Perplexity就表示将开始销售广告。Aravind Srinivas曾在采访中说,广告是过去50年中最伟大的商业模式,也是Perplexity未来营利的引擎。而在公司官网上,那句“不受广告驱动模式的影响”也已经被删除。据了解,与传统竞价排名的谷歌模式相比,Perplexity销售广告的方式更隐晦一些,不会直接在回答中涉及广告,而是在用户提问后,在“相关问题”中融入广告链接与内容。
另一方面,Perplexity还与OpenAI一样,频繁面临数据剽窃的指控,深陷版权纠纷的漩涡。例如,美国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和《纽约邮报》在今年10月都对Perplexity提起诉讼,指控Perplexity对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进行了“大量非法复制”。
10月底,在旧金山举办的一场科技创投大会上,Aravind Srinivas还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正面回应。他声称,“Perplexity一直都会标注来源,我们不会声称拥有任何内容的所有权。它实际上是从网络上获取内容,进行总结,以便用户能够消化这些信息,并提供信息的来源。这就像记者或学术人士的工作一样,只要有正确的引用文献部分就可以。”针对版权方指控像Perplexity使新闻媒体失去了维持生存所需的流量和收入,他表示,“我们不是一个新闻产品。没有人会来Perplexity获取每日新闻。”
硝烟弥漫:巨头争相入局,AI搜索竞争激烈
事实上,今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科技巨头,都在“杀”进AI搜索赛道。
7月,OpenAI正式推出了AI驱动的搜索引擎SearchGPT。相比于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在SearchGPT输入查询后,用户将得到一个AI生成的、包含实时网络信息的会话式回答。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此前的经验,OpenAI在推出搜索产品时就考虑到了数据与版权问题,表示SearchGPT产品引用的信息来源将包括新闻集团、美联社、《大西洋》月刊和VoxMedia等商业合作伙伴的新闻,并也获得了一众新闻媒体机构的支持。
10月,国内AI大模型创业公司月之暗面发布了可自主海量搜索解决复杂问题的Kimi探索版。据公司介绍,Kimi探索版具备AI自主搜索能力,搜索量是普通版的10倍,可以模拟人类的推理思考过程,多级分解复杂问题,执行深度搜索,并即时反思改进结果,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答案。
除此以外,字节跳动、快手、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已上线了AI搜索相关的独立APP或者推出了具有AI搜索功能的服务。其中,国内的搜索引擎巨头百度于今年9月推出文心一言APP升级版本,并更名“文小言”,定位为百度旗下新搜索智能助手。据业内人士分析,文心一言是百度的基座大语言模型,文小言则面向C端用户,更名是为了让大模型产品走向更多C端用户,成为泛C端产品。
据全球知名IT研究与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将减少25%。在当前“杀手级的AI应用”一直未能出现的背景下,AI搜索作为看起来商业盈利模式清晰、利润空间可观的蛋糕,被资本寄予厚望。而且AI搜索链接万物,具有能够与其他业务有效整合的潜力,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具有更广阔的盈利前景。
不过,虽然AI搜索目前硝烟弥漫,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作为以“无广告”为卖点而起家的AI搜索产品,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如何在用户体验与广告植入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一定是各家公司需要克服的挑战,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责编:岳亚楠
校对: 陶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